全球海洋酸化已超過地球安全邊界閾值
鮑比·巴斯科姆
Mongabay網站
2025年6月11日
印度尼西亞的珊瑚和雀鯛,由Rhett A.Butler/Mongabay提供。
一項新的評估發現,世界海洋在2020年越過了酸化的安全閾值,突破了關鍵的地球邊界,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威脅。
當人類活動(如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過量大氣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增加水的酸度時,就會引起海洋酸化。碳酸根離子可用性的降低會影響構成碳酸鈣外殼和骨骼的海洋物種的生存,包括珊瑚、貝類和甲殼類動物。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海洋酸化的一個關鍵指標,稱為文石飽和狀態,該狀態是衡量海水對文石(一種碳酸鈣)形成的支持程度的指標。他們估計了海洋中不同深度的文石飽和狀態隨時間的變化。他們還將這些信息與珊瑚和海螺等物種的生物耐受閾值或海洋動物承受壓力的文石飽和度水平進行了比較。
此前,科學家們確定,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文石飽和度下降20%是突破海洋酸化行星邊界的閾值。2023年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環球研究所的凱瑟琳·理查森領導的上一次全球評估發現,死亡率下降了19%。新研究的結果證實,現在已經跨越了這一界限。
理查森沒有參與這項最新研究,她通過電子郵件告訴Mongabay,她對這一新發現“一點也不驚訝”。“我們在上次評估中說它處于邊緣,而且由于自那時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直在上升,現在應該違反它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項新研究發現,世界上七個海洋盆地中有四個已經越過了海洋酸化的地球邊界。極地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廣泛:近87%的南大洋、84%的北太平洋和78%的北冰洋表層水域已超過安全閾值。
總體而言,到2020年,40%的海洋表層水和60%深達200米的地下水超過了地球邊界閾值。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生物海洋學家海倫·芬德利通過電子郵件告訴Mongabay,地下酸化“與表面酸化的嚴重性相似,因為許多物種生活在這些區域”。
研究人員還發現,關鍵海洋物種的適宜棲息地——那里仍然有足夠的文石飽和度——已經顯著下降。珊瑚是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其棲息地已經萎縮了約43%。極地海蝸牛是鯨魚、魚類和海鳥的重要食物來源,其棲息地減少了61%。沿海雙殼類動物是沿海社區的食物和自然風暴保護,已經失去了約13%的可用棲息地。
鑒于這項研究,芬德利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實際行動減少排放”,并將“海洋酸化監測、緩解和適應納入國家政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