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氣候融資缺口——只有稅收主權缺口
弗蘭齊斯卡·馬格爾
氣候之家新聞網站
2025年7月2日
如果政府重新獲得對極端財富征稅的權力,它們就可以將資源從億萬富翁和企業巨頭轉移到氣候解決方案上。
2025年6月29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四屆發展籌資國際會議之前,人們參加游行,要求建立一個由聯合國主導的主權債務解決和全球經濟正義框架。(圖片:路透社/Claudia Greco)
弗蘭齊斯卡·馬格爾是稅收正義網絡氣候和不平等問題的高級研究員和宣傳負責人。
隨著氣候危機的加速,全球斷層線不斷擴大。富裕國家在向軍隊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也大手筆地削減援助預算。他們的氣候融資承諾是空洞的,隱藏在公共資金已經枯竭的說法背后。
但錢就在那里——大膽的稅收正義議程可以釋放它。收回稅收主權——決定財富如何征稅以及稅收去向的權力——可以將資源從億萬富翁和企業巨頭轉移到真正的氣候解決方案上。
稅收正義網絡的分析顯示,政府可以通過對最富有的0.5%的人征收適度的財富稅并結束公司稅濫用,每年額外籌集2.6萬億美元。這將超過滿足全球氣候融資需求,并且大多數國家仍有數十億美元用于投資國內的護理、教育和綠色就業。
氣候危機正在加速。洪水、熱浪和農作物歉收正在將更多人推向危險境地。 到2030年,氣候適應、減緩以及損失和損害每年可能造成9萬億美元的損失。然而,國際社會仍在為兌現15年前作出的1000億美元的承諾而忙得焦頭爛額。
隨著注意力從波恩氣候談判轉向塞維利亞第四屆發展融資會議,氣候融資仍然是一個結構性空白,僅靠政策聲明無法填補。
在前往貝倫舉行的COP30的道路上,各國政府面臨著一個關鍵的選擇:要么繼續追逐那些微不足道的自愿性氣候資金援助,要么最終直面那些被操縱的稅收制度,正是這些制度讓超級富豪和大型污染企業聚斂了巨額財富,而地球卻在燃燒。
堵住漏洞百出的稅收制度
正如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極端財富征收公平稅和遏制跨國稅收濫用可以使聯合國2035年1.3萬億美元的年度氣候融資目標增加一倍以上。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新資金從何而來,而在于為什么政府讓公共資源通過破碎的稅收制度流失。
征收1.7-3.5%的適度年度財富稅,并向少繳稅款的跨國公司收回稅款,可以釋放相當于全球GDP2.4%的收入。如果政府堵住漏洞并采取行動,這筆錢今天就可以籌集到。
我們基于各國歷史排放責任的模型顯示了驚人的結果:有了3000億美元的全球氣候融資基金,89%的國家可以支付其份額,但仍有數十億美元用于公共服務。即使擁有1.5萬億美元的基金,也有58%的人會貢獻他們應得的份額并且有閑錢。
以美國為例。它可以籌集到足夠的額外收入,每年為氣候融資貢獻3650億美元,但仍有4120億美元可用于國內支出。中國、印度、英國和巴西也遵循同樣的模式。
這是我們的氣候融資滑塊工具的核心信息。對極端財富征稅和遏制稅收濫用并不會使氣候正義與發展對立起來。它同時支持兩者。該交互式工具顯示了如果稅收規則重新平衡以有利于人類和地球,各國可以籌集多少資金以及它們可以做出多少貢獻。
政府失去稅收控制
那么,為什么各國仍然表現得像負擔不起氣候融資呢?
答案在于幾十年來稅收主權的侵蝕。政府通過不公平的條約簽署了征稅權,在經濟脅迫下發放公司稅收減免,并讓財富涌入保密司法管轄區。通過這樣做,他們剝奪了向最富有和最大的污染者征稅的權力和意愿,從而推動了氣候危機。
今天,61%的國家擁有“瀕危”或更糟的稅收水平——這意味著它們未能獲得至少相當于其已經籌集的5%的稅收,主要來自最富有的家庭和少繳稅款的跨國公司。
近五分之一的國家被歸類為“資金凈流出”類別,其每年損失的資金相當于其稅收收入的15%或更高。這種現象并非源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而是由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結構性不平等所導致的政治結果。
在整個南半球,后果尤其嚴重。政府在教育與適應、債務償還和災害應對之間面臨著艱難選擇。氣候融資無法脫離這種更廣泛的財政不公正。
當政府被迫為每一次災難借款或依賴援助承諾時,政府將失去能動性和時間。建立韌性的競賽變成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沒有收入,就無法獲勝。
財富稅深受選民歡迎
當前有必要重新審視這一議題。氣候融資不應依賴于無法兌現的承諾或自愿性捐款,而應通過一個公平且具有再分配功能的稅收體系來實現。該體系應同時體現支付能力原則與排放責任原則,確保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和公正性。
即將召開的聯合國稅收公約會議是一代人難得的重要契機,有助于重塑全球稅收規則。若處理得當,此次會議有望推動各國對其最富裕的個人和企業實施更加公平的征稅政策,終結避稅天堂、利潤轉移以及高凈值人群的稅收豁免現象。
但我們無需等到談判結束。各國現在就可以采取行動,比如開征財富稅、重新談判剝削性的稅收協定、提高透明度以及使財政政策與氣候目標相一致。
這些改革不僅可行,而且受歡迎。民意調查一直顯示,民眾普遍支持對極端財富征稅以資助公共產品。
極端財富助長了氣候不作為、債務上升和不平等現象。在世界陷入火海之際,拒絕向獲利最多的人征稅已不再是中立之舉——這已成為全球風險。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